Search

我們對自己和周遭世界的想法,對於我們的快樂、健康、老化速度,甚至是壽命,影響重大。事實上,對於老化抱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們對自己和周遭世界的想法,對於我們的快樂、健康、老化速度,甚至是壽命,影響重大。事實上,對於老化抱持正向思維的人,相較於抱持其他心態的人,壽命平均多7.5年。

不管我們的天生傾向為何,只要透過練習,在思維上進行微小調整,不管基因或生活環境如何,都能夠改善我們人生的品質、延展生命的長度。

全書結合心理學、神經科學和醫學領域的尖端研究,揉合思維的力量在真實世界裡鮮活生動的案例,提供全方位簡單、實用的策略,包括:

■ 設定科技暫停時間——網路用得愈多,孤寂感和憂鬱的比例愈高;戒掉長時間瀏覽社群媒體的習慣,這麼做能夠減少令人沮喪的社會比較的機會。

■ 設定有價值的目標——刻意跨出步伐、不斷學習新技能的人,即使年齡增長,心智也能長保敏銳。

■ 善用文字語言的力量——學會說「我不要」,而不是「我不能」,這是一種自我肯定,表示你是經過選擇之後決定這麼做。

■ 將大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中——到戶外散個步、買植裁布置家裡和辦公室,在開車或打掃房子時聆賞自然之音,都能夠激發創意、減少壓力,提升你的生產力。

■ 付出有益身心健康——例如擔任志工、寫一封感謝信、送別人一份小禮物等。

■ 金錢買不到快樂,但是把錢花在購買人生體驗上,快樂可以更深刻、更長久——所以,花錢買票看重要比賽、觀賞表演、旅行,都是增加快樂的好方法。

■ 快樂唯一真實而恆常的指標就是人際關係——投入更多有意義的對話、學會分享、養寵物,尋找愛,建立優質的人際關係。

活出精采的人生,關鍵在於心智,勝於物質。相信自己,開創一條新思路,掌握你應得的快樂與自由。

取自《正向轉變》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在兩篇比較需要花力氣閱讀的文章之後,我突然希望來點輕鬆的,但又有益身心的文章或書來閱讀。

像這類型的書,作者有學術背景,會使用實徵資料來討論,是我偶爾就要在版面上輪迴的書。我在閱讀知識的時候,我的小我會自動依據有沒有實徵研究基礎,來進行分類。

不是沒有實徵基礎就沒有價值,而是我要知道,目前研究能進展到什麼程度。不管是儀器或方法,我們對於人腦或人類經驗的探索,依然還有相當大的空間。

有些洞見難以被研究,但有些結論已經被反覆證實,這能讓我以新的觀點,不斷連結抽象概念與具體作法之間的關係。像是這篇摘文,談睡眠,重要性大概就不用我多提,可是,我自己確實把睡眠當成重要的靜心工具。

不管是睡前三感恩,或者死亡觀想,或者睡醒之後第一個念頭是什麼?

像這些練習,我是持之以恆。然後看這篇摘文,就會讓我想到,我要再找機會多睡一點,這可以讓我思考更自由開闊。

我如果睡不夠,痛風會來提醒我,這也是我獨特的好處。所以我跟睡眠一直保持著良好關係,如果因為工作睡不夠,我會跟我的身體抱歉,答應會好好補償,而我通常會記得我跟身體的承諾。

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各種心理健康小常識,只是說作者把這些彙總起來,也算是比較新的資料,提供給各位參考。祝福您,養成心理健康好習慣,煩惱少、身體好!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睡個好覺

【文/ 凱瑟琳・珊德森】

提升快樂感最簡單的方法,或許就是足夠的睡眠。蓋洛普在2015年有項涵蓋超過七千名美國人的調查發現,表示自己睡眠充足的人,整體的幸福感程度高於睡眠較少的人。例如,夜晚睡眠達8小時的人,幸福感為65.7分(滿分100);相較之下,7小時睡眠的人為64.2分,而6小時睡眠的人則是59.4分。這項調查證實了多項科學研究顯示的結果:充足睡眠有助於提升心理健康,包括減少焦慮、憂鬱和寂寞感的發生機率。

為什麼適當的睡眠如此重要?原因之一是有充分休息的人,較能夠因應日常生活的壓力源。睡眠被剝奪的人,脾氣比較暴躁,思考和記憶力更容易出錯。或許,你可以回想自己曾經在一夜睡得太少之後,對家人、朋友或同事感受到的不耐煩?

睡眠不足的人會陷入負面思考,失去著眼於正向事物的能力。事實上,沒有足夠的睡眠,人會鑽牛角尖,一再反芻負面思想,包括過分擔憂未來、回想過去的事件、出現闖入型意念(intrusive thought)等,這種思維模式會增加憂鬱和焦慮的風險。

睡眠剝奪有害身體健康。睡眠品質不良,會讓免疫系統衰退,增加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,包括癌症、中風、心臟病和糖尿病。優質睡眠甚至能促進術後恢復。

為了檢視睡眠剝奪如何影響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,有項研究召募了健康的自願參與者。他們測量這些人的整體健康習慣,例如飲酒和抽菸,還有他們前一週的睡眠模式。然後,在得到允許之後,研究人員用鼻滴方式將感冒病毒注入參與者的身體。接下來,研究人員在後續一週追蹤觀察這些人,看誰會感冒。

他們的發現提供了有力的證據,證明充足的睡眠,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條件。每晚平均睡眠時間低於6小時的人,相較於每晚睡超過7小時的人,感冒的比例超過四倍。

「要預測受測者染患感冒的可能性,睡眠不足比任何因素都更重要,」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教授艾力克・普拉瑟(Aric Prather)如此說道。「年紀、壓力程度、種族、教育或所得水準,都無關緊要。是不是吸菸者,也無關緊要。即使把這些因素都納入考量,睡眠因素在統計上仍然勝出。」

我希望你現在已經理解一夜好眠的重要,這是你可以更快樂、更健康最簡單的捷徑之一。因此,把早睡當成目標,讓自己能有一整夜的睡眠,並且避免深夜進食或喝飲料,尤其是咖啡因飲品。此外,在入睡前絕對不要使用電子產品,例如電腦、iPad或電子閱讀器;這些裝置所發出的藍光,其實會讓你更難入眠。

.

以上文字取自
正向轉變:365日快樂實踐手冊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35079

.
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